![]() |
編號: B-67 下咽癌臨床診療指引 GPN: 1010402341 出版年月: 2015-11 冊 / 定價 NT$ 200 |
研究顯示台灣下咽癌患者產生第二原發惡性腫瘤的年發生率為2.9-4.6%,而約三分之一的下咽癌患者其第二原發惡性腫瘤發現於下咽癌診斷後的6個月內。下咽癌患者的第二原發惡性腫瘤半數以上(57-70%)位於非頭頸部區域,其中有32-43% 為食道癌。 下咽癌占台灣頭頸癌比率雖不高,但其多屬晚期且預後相對不佳。下咽癌治療方式的選擇需要多專科團隊的共同合作,治療後續追蹤、治療衍生的併發症及後遺症等,對於生活品質有相當程度的影響,這些都是值得關切的議題。故TCOG於2011年底陸續出版「鼻咽癌臨床診療指引」及「口腔癌臨床診療指引」後,再次召集國內頭頸癌專家-包含耳鼻喉科、整型外科、放射腫瘤科、腫瘤內科及吞嚥語言領域的專家們,歷經多次的會議與共識討論、並與相關醫學會共同舉行公聽會,完成「下咽癌臨床診療指引」,提供最佳的診療方針予相關人員參考。此指引內容介紹下咽癌之起因症狀、分期、治療前之檢查評估、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化放療前後的口腔照護、治療前後的言語和吞嚥之評估和復健、治療追蹤等。 |